微信二维码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已有账号,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
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
请绑定手机
8月4日至7日,“看见火种·成为火种”一师一梦乡村教育探索实践交流会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位“火种”教师跨越山海,相聚鹭岛,共话乡村教育的未来,让微光汇聚成炬。
我们一起学
在本次交流会上,中国科技大学司有和教授、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三明市尤溪县进修学校陈利灯校长、集美大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郑慧芬老师、长汀同心学校施珊娜校长、先后围绕不同的主题做了深入而细致的分享。
行知式“四有好老师”——把陶行知请回乡村课堂
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做了《做总书记倡导的行知式“四有”好老师》的主专题分享。他勉励各位乡村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行知式“四有”好老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校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更要紧扣陶行知先生的“五类核心生活力”——康健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让教育真正扎根乡村、照亮未来。
诱发教育——让乡村孩子“自己长”的力量
中国科技大学司有和教授给老师们分享了《诱发教育的理念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他把40年少年班研究成果浓缩成两句话:“不是培养天才,而是让普通孩子以超常速度成长;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非智力因素。” 他用张亚勤、曹辉宁、黄茂芳等少年大学生的真实故事证明:当一个人被好奇心、好胜心、自信心点燃,智力就会“自己发芽”。
随后,司教授还进行了《小学阶段是启动个体天赋的黄金时期》的专题分享。他以循证研究为据,强调童年是学习习惯定型的关键时期;又以八个妙趣横生的科学小故事,点燃孩子们的好奇之火,并以“科学阅读四阶过渡”示范如何由浅入深搭建认知阶梯。从理念到工具、从案例到操作,司教授悉数倾囊相授,为现场教师奉上一份可即刻落地的早期教育“全景攻略”。
乡土研学——把整片田野变成教室
集美大学的郑慧芬老师以《乡土研学资源系统转化:低成本、高品质的乡村实践之路》为题,为在场教师奉上一场“破局”指南。面对乡村教育资源匮乏、信息闭塞、课程单一等困境,她凝练出三句掷地有声的突围箴言:“万物皆可研”——水稻田是数学课,老戏台是语文课,竹编坊是劳动课;“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资源”——老师的一张纸、一段童年故事、一手农活,都能成为课程;“项目化思维”——把一次春游做成“乡村自然笔记”项目,把一次丰收节做成“农产品品牌设计”项目。
长善教育——从经典中长出现代课程
尤溪县进修学校陈利灯校长分享《育见经典,让生命更有光彩》,从1265个字的《学记》,凝练出了乡村教师“一看就能用”的六句话: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和易以思、长善救失、善教继志。他以自己的发展为例,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任校长期间的探索与实践——倡导全校师生晨读暮写,推行“每月一事”,让书籍的清芬与笔墨的温度,浸润出师生的爱美习惯与大爱胸襟。这套做法流程简洁、成本极低,却成效斐然,可以成为乡村学校快速落地的范式。
嘉宾老师们把理论的“火种”、方法的“火种”、情怀的“火种”交到乡村老师手里,当老师们带着这些“火种”回到各自的学校,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同心教育——为留守儿童建一个“家”
对留守困境儿童的关注,也让很多”火种“老师自主设计了不少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活动。我们邀请了长汀同心学校施珊娜校长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创办同心学校的初心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她说:“要把学校办成孩子愿意留下来的家。” 在陪伴孩子们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她和学校的老师都努力地让孩子们学习与感受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当她说到有个孩子把自己打临工赚到的钱转给自己说要捐给学校时,不少老师湿了眼眶:“原来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益智数游体验课
在同心基金会“益智数学游戏“项目负责人张鸿涛的引导下,老师们动手拼出七巧板仅有的 13 种凸多边形,后又转而尝试用由 7 个不同的多面体组成的立体七巧板,体验 480 种还原 3×3×3 正方体的震撼,一路从“玩”到“问”、由“问”入“证”,最终发现这些看似童稚的拼搭竟串连起凸多面体、对称、组合等数学思维,短短两小时便在指尖完成了一场从游戏到研究的微研学。
“火种”老师说
司教授解开我多年的疑惑,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很重要。施校长的大爱感动我,郑老师启发我如何学科融合。陈校长再次告诉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不忘初心,多读读《礼记》《大学》。
邹教授的幽默和博学多见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在自己原先并不擅长的音乐领域,走到了央视的舞台,这一点是让我触动很大的,甚至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司教授的言语充满了睿智,和蔼可亲,他的教育理念也是我来到厦门之前从来没有触及过的,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郑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我们的项目做了背调,对我所做的项目很欣赏,评价也很高,同时又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让我属实受益匪浅,后来在微信给我发了一个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的一个链接,尽职尽责,好像无形中又多了一双手,推着我往前走,感谢郑老师。陈利灯老师的课堂上,都是他的个人领悟和古人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智慧,启智润心,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直达目的地。
几位嘉宾的分享各有千秋,对我来说都有宝贵的收获。比如,郑慧芬老师分享了华师大的评价体系量表,我要好好学习借鉴一下,尝试用到下一期五星少年养成项目中去。
邹教授的学习、践行、引用国内教育家思想,司教授的早期诱发在学校教育的应用,施校长的全面性教育,郑老师的万物皆可研,陈校长的在经典文化中提炼教育思想等都让我印象深刻,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有很大促进。
相关阅读
特别致谢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司有和
福建教育学院教授 邹开煌
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 陈利灯
集美大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 郑慧芬
陆度集团义工坊发起人 曾燕萍
长汀同心学校校长 施珊娜
李宝凤剪纸艺术馆
三五锄教育
仟舒苑素食(软件园生活广场店)
金沙湾宾馆
陆度集团义工 马艳、陈焦阳、小娟、可乐、何致庸、游慧蓉、杨基胜、王幼敏、曾翼婕、赵景锋、赵书翰、何沐晴
编辑 | 陈璐、张鸿涛
审核 | 黄慧玲
火种计划 一师一梦
“火种计划·一师一梦”倡导全社会都来支持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教师尽其所长施展才干。旨在激发有情怀有梦想的乡村教师发挥优势专长,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享有优质教育,从而推动乡村教育的振兴发展。
公众号